2025-07-04
分享到
2025 年 4 月,中国空军在西北某试验训练基地完成了一项突破性作战验证 —— 双座版歼 - 20S 隐形战斗机(以下简称歼 - 20S)指挥 6 架攻击 - 11 隐身无人机,成功实施了电子干扰与对地打击协同任务。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在实战化场景中验证 “忠诚僚机” 作战模式的国家,其背后的技术参数与系统架构,正重塑未来空战规则。
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歼 - 20S 在单座型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核心参数如下:
机体设计:机长 19.8 米,翼展 13.5 米,高 4.7 米,空重 19 吨,最大起飞重量 37 吨,与单座型基本一致,但通过座舱布局调整,后座舱增加了战术指挥终端,挤占部分燃油空间,故内油容量从 10.5 吨降至 9.8 吨,不过得益于 WS-15 发动机(推力 18.5 吨 ×2)的优化,航程仍保持 1500 公里(空战构型)/5500 公里(转场)。
双座分工:前座飞行员专注空战与飞行控制,后座武器系统 officer(WSO)负责无人机集群指挥、战场态势管理及多域数据融合。后座配备 2 块 21 英寸曲面触控屏,可实时显示 6 架无人机的传感器数据、任务规划及威胁预警,操作响应延迟小于 50 毫秒。
航电升级:搭载第二代分布式孔径系统(DAS 2.0),集成 12 个红外传感器,实现 360° 无死角态势感知;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T/R 组件增至 2200 个,探测距离提升至 450 公里,同时具备对 60 个目标的跟踪与 16 个目标的打击能力,并可为无人机提供目标指示。
攻击 - 11 作为歼 - 20S 的核心 “僚机”,是全球首款投入实战验证的隐身无人攻击机,其关键参数如下:
平台性能:机长 11.5 米,翼展 14 米,采用飞翼式隐身布局,雷达反射截面积(RCS)≤0.01 平方米,空重 4.5 吨,最大起飞重量 10 吨,内油 3 吨,最大航程 4000 公里(高空亚音速),作战半径 1500 公里(协同歼 - 20S 时可前出至歼 - 20S 航程外 300 公里),最大速度 0.95 马赫,实用升限 13000 米。
武器系统:机腹内置 2 个弹舱,可携带 4 枚 GB-6 精确制导炸弹(500 公斤级,射程 80 公里)或 2 枚 YJ-9E 反辐射导弹(射程 150 公里),也可换装 6 枚 FT-7 小直径炸弹(100 公斤级,射程 50 公里);机翼可外挂电子干扰吊舱(非隐身状态),配备 3 组有源干扰天线MHz 频段,干扰功率达 100 千瓦,压制范围半径 50 公里。
传感器与通信:机头集成 X 波段小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 200 公里)、光电瞄准系统(EOTS)及激光测距仪,机背配备 UHF 卫星通信天线与高速数据链,可与歼 - 20S 实现双向加密传输,通信延迟≤20 毫秒,抗干扰能力较传统数据
控制数量:单架歼 - 20S 可同时指挥 6 架攻击 - 11 无人机,通过分布式任务分配算法,实现 “1+6” 编队的战术协同。后座 WSO 可手动指定 3 架无人机执行特定任务(如电子干扰、目标侦察、精确打击),其余 3 架自动承担警戒或补位任务。
任务半径:在无空中加油情况下,编队整体作战半径达 1800 公里(歼 - 20S 前出至 1500 公里,无人机前出 300 公里);若由运 - 20U 加油机支持,PG电子游戏科技可扩展至 3000 公里,覆盖第二岛链区域。
打击精度:无人机使用惯性导航 + 北斗卫星制导 + 歼 - 20S 实时修正,对地攻击圆概率误差(CEP)≤3 米,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可保持≤5 米精度。
干扰压制:2 架攻击 - 11 携带电子干扰吊舱时,可形成宽度 80 公里的电磁压制走廊,对敌方预警雷达(如 S 波段)的有效干扰距离达 120 公里,对火控雷达(X 波段)的干扰距离达 80 公里,配合歼 - 20S 的机载干扰设备,可将敌方雷达发现距离压缩 60%。
诱饵战术:1 架无人机可模拟歼 - 20S 的雷达信号(RCS≈5 平方米),在距离编队 50 公里处机动,吸引敌方导弹攻击,误判概率达 70%。
当前,美国 “忠诚僚机” 项目(如 MQ-28 “幽灵蝙蝠”)和俄罗斯 “猎人” 无人机仍处于试验阶段,中国歼 - 20S + 攻击 - 11 组合已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隐身协同:攻击 - 11 是全球首款与五代机协同的全隐身无人机,RCS 与歼 - 20S 处于同等级,而美军 MQ-28 仍采用常规气动布局,隐身性能较弱。
多域任务:除对地打击外,攻击 - 11 可兼负电子干扰、目标指示甚至空战诱饵,任务弹性优于单一功能的西方无人机。
指挥效率:歼 - 20S 的双座设计使无人机指挥与空战操作分离,后座 WSO 专注于编队管理,较单座战机(如 F-35)的飞行员兼顾操作模式,任务处理效率提升 40%。
此次验证标志着中国空军从 “平台中心战” 向 “体系中心战” 的跨越。歼 - 20S 的 “忠诚僚机” 模式不仅可降低有人机战损风险,更能通过无人机前出侦察、PG电子游戏科技干扰、打击,将五代机的信息优势转化为实战效能。未来,该系统可能拓展至指挥更多类型无人机(如无侦 - 8 高速侦察机、攻击 - 2 察打一体无人机),形成 “有人机指挥 + 多型无人机协同” 的复合作战体系。
随着 AI 算法与通信技术的进步,歼 - 20S 未来或可指挥 10 架以上无人机,实现 “蜂群” 饱和攻击与分布式空战,这将对传统防空体系构成颠覆性挑战。中国在有人 - 无人机协同领域的技术参数与实战验证,正引领全球空战进入 “人机融合” 的全新时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