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竞技与智能科技解决方案

i1pcban.jpg i1pcban.jpg

企业动态

郜春海: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成熟” 中国低空经济迎来“换道超车”新机遇

2025-07-28 

分享到

  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实习生李婷)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以“启航低空经济 赋能千行百态”为主题,全景展示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多元应用场景,彰显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增长极的蓬勃活力。

郜春海: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成熟” 中国低空经济迎来“换道超车”新机遇(图1)

  在腾飞的低空经济产业浪潮中,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作为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先行者,曾实现中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无”到逐步世界领先的跨越。近年来,其深耕低空经济新赛道,带领团队研发的“朱雀空管平台”,为立体物流与载人低空飞行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郜春海表示,低空经济将为人类传统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以民用低空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为牵引,发挥空域作为生产要素的创新型特点。

  从轨道驰骋到低空翱翔,技术创新始终是不变的引擎。郜春海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不断扩展应用范围。依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挖掘并促进低空场景开放及开发。”

  央广网:近几年您从轨道交通跨界投身低空经济,是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这一新兴领域?您认为这两个行业有哪些共通之处?

  郜春海:2022年底去美国考察的契机让我关注到低空领域。当时美国低空拥挤、事故较多,他们正探索低空自动化飞行、电动化转型等。这让我联想到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地铁是二维空间的无人驾驶,低空本质上是三维空间的“空中自动驾驶”,逻辑相通。

  2023年回国后,我花了一年时间调研学习,发现低空与轨道交通在技术和体系上高度契合。地铁的调度指挥、自动驾驶、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安全保障体系,都能迁移到空中。这种技术迁移的可能性,让我决心投身低空经济。

  我觉得低空经济有三项技术和一套体系,其实是跟轨道交通完全相关的。第一个是综合调度指挥系统技术:地铁在二维隧道中实现数千列车无人驾驶,依赖通信、导航、监视等系统;低空飞行器的三维调度同样需要这套逻辑,只是场景从隧道变为空中,还要考虑气象等环境因素。第二个是自动驾驶技术:地铁的高密度无人驾驶经验,可迁移到空中实现飞行器自动化飞行,解决空中“交通秩序”问题。第三个是集成技术:地铁系统需整合供电、通信等多设备,低空领域则要集成飞行器、起降点、通信导航等设施,核心是开放接口、协同运转。更重要的是安全保障体系:轨道交通通过第三方安全评估认证,从设计、验证到测试全流程保障安全,这与低空经济所需的飞行器安全、航路安全体系逻辑一致。两者同源,都是通过系统而非单纯依赖人来保障安全。

  央广网:您带领团队研发的“朱雀空管平台”被视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该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郜春海:朱雀空管平台是全球首个通过AL3级第三方安全认证的飞行管理平台,核心优势是“用系统保障安全”。

  传统空管平台只是信息化系统,依赖人判断安全;朱雀空管平台将轨道交通的安全逻辑迁移到空中,通过技术手段确保飞行安全。比如飞行器起降时,系统会自动屏蔽其他飞行器进入,避免冲突,而非单纯依赖管制员。它的核心是“在安全基础上提效率”,这正是我们从轨道交通带来的技术底气。朱雀空管平台依托强大功能与先进技术标准,将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坚实支撑,助力低空交通管理加速向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方向升级迈进。

  郜春海:中国自2010年起逐步开放低空空域管理,并在2023年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低空经济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首先,中国空域比较“干净”,长期的低空空域管理使低空人为飞行少,如同“白纸作画”,更适合规划全自动化飞行,有效避免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行的复杂问题。其次,中国新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成熟,无人机电动化所需的电池、电控等产业链可直接从新能源汽车领域迁移,技术基础扎实。此外中国制造能力强,全链条制造体系和高素质产业工人能快速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比拟的。

  未来1-3年是“赋能期”,以农林植保、巡检、消防等辅助性场景为主。这类低空应用技术相对简单,目前已经逐步落地。

  3-5年将迎来“物流爆发期”,低空载货将成核心,并重点解决大载重飞行器、航路规划、起降点接驳等问题。

  5-8年则是“载人普适化”。待安全数据积累充足、技术成熟后,飞行汽车逐步普及,实现普通人“买得起、用得上”的载人低空出行。核心逻辑是“先载物再载人”,降低安全风险。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不断扩展应用范围。

  目前,我认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还会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空域放开是逐步验证的过程,需时间积累实践数据。二是安全保障需要加强,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产业的发展肯定就放不开。三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如今低空经济既需要高端研发、技术人才,也需要操作、运营维护人才,甚至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这需要企业、政府、高校协同发力。我相信,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中国低空经济未来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

  央广网: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您认为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此次参加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又有何感受?

  郜春海:我觉得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换道超车”的战略信号。传统航空领域若沿燃油发动机老路,难以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但低空经济依托新能源、互联网技术向空中转移,开辟了新赛道。它既能快速赋能千行百业,又能推动制造产业链向空中升级,从民用物流到未来国防,都有巨大想象空间。这也是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竞争白热化后,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将技术、人才、制造优势整合到空中产业链。

  此次参加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我看到几个新奇的点。首先是产业链全链条都参与进来了,连金融机构都下场了——展厅角落有不少银行、东北证券这类投资机构。以前低空经济更多是实体企业在做技术、搞落地,现在的变化说明低空经济的商业价值已经被认可了。

  第二个亮点是大家越来越务实了,不再只炫技术,而是更注重从实际场景出发聚焦行业应用落地。展会上很多企业都在展示“干了啥”“效果如何”,比如具体在哪个领域解决了什么问题,用实效证明技术价值。这种转变能看出低空经济正在从概念走向落地。

  还有一点是高校的深度参与。展厅里有不少大学的展位,他们不仅做人才培训、学生培养,老师还在做针对性科研。一个产业要走得远,不能只靠技术硬闯,必须有理论基础支撑,有了理论才能制定标准、规范发展。高校的深度参与势必让整个产业发展更加扎实。

  因此,看到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我能明显感觉到低空经济正在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成熟”。

  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以“启航低空经济 赋能千行百态”为主题,全景展示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多元应用场景,彰显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增长极的蓬勃活力。PG电子官方平台PG电子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