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分享到
日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
与此同时,无人机、AI算法、智能传感器也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覆盖从农村公路到高速干线的每一寸路面。
2025年3月,荣乌高速公路沧州段可视化管控平台投入运营。如今,在荣乌高速公路沧州段69公里道路上,几乎每一公里都排布着一组固定的“智慧眼”。工作人员可通过可视化管控平台随时查看103个固定点位摄像头拍摄的实时影像。
此外,荣乌高速公路沧州段还有空中“侦察兵”——巡检无人机,它与“智慧眼”一起,组成地空一体化巡查网络。两台无人机都布设在车流量大的路段,另一台在南大港收费站附近,每天自动巡检两次,范围覆盖机巢方圆5公里,其余时间机动待命。
据介绍,智算中心有85台服务器,每秒可完成2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是管控平台运行的算力基座。巡检无人机具备“随飞随识”的实时分析能力,靠的就是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
目前,在沧州市新华区、运河区、沧县的国省干线和荣乌高速沧州段,已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公路养护巡检系统,实现了对道路病害和影响交通安全事件实时、高效、精准巡检,推动传统道路巡检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5年7月,石家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基础设施技术性监测预警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据介绍,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检与定期检测的被动模式,显著提升了养护效率与精准度。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系统可实时反馈桥梁、隧道、边坡关键部位运行状态,助力应急响应速度与保障能力整体提升。
截至目前,运城公路分局已多次运用该系统对所辖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巡检,累计建立了5份路面及交安设施检查报告数据库。这些报告详细记录了相关信息,为养护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力推动了公路养护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发展。
针对平原地带道路PQI优良路率较高、平整度良好、路况优质的路段,运城公路分局引入了无人机机场智能巡检系统与视球机监控系统,在万荣公路段创建了智慧养护管控中心,构建了“空地协同+全天候监测”的智能化养护体系。通过机场系统预设航线,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巡检,单次覆盖里程可达7公里。在雨雪、高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搭载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热成像仪的设备,能够精准采集数据并实时上传至云端。
针对运城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地形复杂、急弯陡坡路段众多的山区地带,以及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存在的监测盲区与响应滞后等问题,运城公路分局在芮城公路段所辖的国道522线线线古风线,构建了“智能监控+精准养护”管理体系的试点。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连续急弯路段、连续长下坡区域,以及桥梁、涵洞等关键位置,安装了多套高清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了对重点路段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监控。
7月,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无人机智能边坡巡检系统在汾石高速正式投入试运行。
2025年3月,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城市运营集团”)宣布上海道路巡检智能机器人正式上线。道路巡检机器人集成“智城云巡”的巡检解决方案,已陆续在上海、四川成都、广东珠海、浙江嘉善等省市展开应用。
“智城云巡”是城市运营集团自主研发的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巡检平台,构建了“大屏+中屏+小屏”多端协同体系,集成了病害智能研判算法,实现了对病害线索的自动化的清洗、分类、技术定级、风险定级、历史比对去重和过滤,最终精准过滤出亟需和必须维修的有效病害信息,病害去重过滤比例达到90%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养护人员对病害线索筛选和判断的工作量,也让4小时以内完成病害发现和病害派单处置成为可能。同时,依托专业检测量化数据,生成科学的中长期养护决策,根据“路面性能退化模型”推算,未来会出现快速退化的路格,统筹纳入路面大中修计划中,推动运维养护模式从“被动修补”向“主动预防”转型。
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江宁区交通运输局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工作中,以数字化创新为抓手,依托“四位一体”智能巡查体系、“五端协同”闭环管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目前,江宁区2300多公里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一屏掌控,在“智慧农路管养”平台可以看到各类养护事件实时跳动,从发现问题、任务派单、按时处理到结果反馈,实现了一网闭环。
2025年7月9日,一辆道路巡检车平稳地行驶在沪陕高速六安段。在距离巡检车80公里外的安徽交控道路养护有限公司,指挥室监控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巡检车摄像头捕捉到的路面实况。
随着车辆前行,道路上条状修补物、路面坑槽、道路标线、高速路护栏板等路面常见巡检内容一闪而过,但AI智能巡检系统却以更快的速度为它们一一打上标记,分类上传至后台。如今,AI智能巡检系统已代替人工,为安徽境内近三分之一高速公路巡检养护提供技术支撑。
皖南多山区,涵道、暗沟众多,既是汛期的安全隐患,也是道路日常巡查的难点。而无人机和机器狗的出现和应用,为汛期重点难点巡查区域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2025年,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安徽省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心,将在动态监测20座公路长大桥梁的基础上,陆续接入12座长大桥梁以及156座轻量化桥梁,进一步扩大桥群管养规模,实现集约化管理效应。
此外,预计将于2025年底投入使用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安徽合肥)储备中心,也将成为安徽及附近区域应对公路突发事件的“定心丸”。
▲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安徽合肥)储备中心。图源:安徽交控养护公司
7月20日,“科技赋能交通·智巡守护通途”——安徽高速公路无人机自动巡查项目首飞演示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联网指挥大厅举行。
该项目依托交通运输执法无人机联网平台,以合肥绕城高速为主体,布设6套多旋翼和两套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起降场,自动巡查里程约240公里,辐射合肥绕城高速周边6条支线,巡查涵盖交通设施、违法行为、施工监管等,生成报告并上传至业务平台。尤其在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紧急情况下,无人机可迅速响应,为高速交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以来,结合国道324线线莆田段全域智慧化改造,莆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涵江分中心深度融合5G、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集“智能感知、数据互联、精准决策”于一体的智慧公路样板工程,显著提升群众出行的安全系数与通行效率。
此外,莆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涵江分中心着力构建覆盖“建、管、养、运”全周期的智慧公路云控平台,整合路网事件、气象数据、养护记录、交通流量等多源信息,实现状态分析、拥堵预警、事件处置等功能。截至目前,日服务车流量可达2.5~3万车次,安全通行效率提升50%。
2025年3月13日,全国首个智慧公路空地联合无人巡检项目在江西萍乡正式启动,标志着公路管养开启科技赋能新篇章。
下一步,智慧公路空地联合无人巡检项目将在日常养护、应急管理、实施养护工程和安防韧性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改造为全国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和实践范例。
2025年5月,山东高速济宁发展有限公司在日兰高速大流量路段首次引入无人机“蜂”巢,能够实时获取、传输和分析丰富的道路相关信息,大幅提升应急处置的效率和精度,从而构建起了“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护救援网络。
新部署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如同为高速公路装上了“天眼”。该系统配备专业级三轴云台相机与远红外热成像仪,实现了“白+黑”不间断作业。白天,超清摄像头能精准捕捉路面裂缝、交安设施损坏等细微异常;夜晚,热成像技术能穿透黑暗,通过监测路面温度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隐患。系统单次任务可覆盖20公里路段,最大巡检半径达10公里,相较于人工巡检,效率翻倍。
2025年7月,中国能建智慧交通研究院联合山东区域中心研发的“AI+”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枣菏高速微山连接线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该路段进入无人机“智巡”时代。
下一步,中国能建智慧交通研究院将联合各运营项目,持续搭建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训练平台,整合复杂地形、极端气象等场景下的飞行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动态优化模型,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在各类复杂环境中的巡检精度与响应速度,扩大推广范围。
2025年4月,湖北省鹤峰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率先投用国省干线“智能AI巡检系统”,鹤峰县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正式迈入“智慧化、精准化、高效化”新阶段。
7月1日,首批9套车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湖北高速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湖北高速公路在“空地一体”智慧高速运维新模式探索上取得新突破。该系统由湖北交投高速公路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研发,深度融合智能网联车辆与无人机技术。
“移动平台”创新作业模式。智能巡检车既是集成化平台,又是无人机机场,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精准回收、快速充电、数据实时回传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打破传统无人机依赖固PG电子试玩定场地与人工干预的局限。
“车机联动”倍增巡检效能。智能巡检车作为移动指挥中枢,无人机按预设程序自主规划路径执行巡检等任务,遇突发事故时,车辆化身指挥平台,无人机升空立体侦察。
2025年4月,岳阳市君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中心首次采用AI巡检车辆设备,对全区管养公路1000余公里路面进行巡检,仅用10天时间便将总里程全面巡检完毕。巡检不同类型的隐患路段51处共34.92公里,涵盖临水路段未设置护栏、护栏损坏、路面破损等问题,这是岳阳市首次采用AI巡检技术的县市区。
在君山区柳林洲街道岳华村,一辆搭载智能AI巡检采集设备的车辆仅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5公里农村公路的巡检工作。这套设备可以快速便捷装载到机动车上,在平均时速60公里的行驶环境中,5公里路程采集了大约2500条包含影像、GPS位置在内的前端信息。往年在现有工作模式中,同样的工作靠普通机器检测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2025年7月,广西高速公路无人机巡飞集群基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标志着广西正在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高速公路的“低空天网”,开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的新篇章。
目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南宁、钦州、崇左、桂林、百色、玉林等地市部署固定式机场和车载无人机。硬件基础结合集成了AI路径规划、自动避障等尖端技术的管控平台,共同构建起覆盖高速公路“建、管、养、运”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应用体系。
7月,桂西公路发展中心与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联合打造的“空天地”智能公路巡查体系顺利通过阶段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构建空地联PG电子试玩动智能巡查模式。该模式示范路段安装9个无人机固定机场,实现100公里精品网络的无人机巡检覆盖。对于管养的其他路段,则采用移动车载机场进行补充,共同构成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同时,配备轻量化智能巡检车,并投入65台(套)专业化养护设备,以12辆管理用车作为“移动指挥平台”,实现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与地面设备的空地联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养护体系。
显著提升作业效能。以“无人机+”的创新作业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公路巡检领域的技术创新,构建起一套高频次、常态化、无人值守化的低空巡检体系。
持续深化低空经济应用。该体系的建立是低空经济技术与普通公路规模化养护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公路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2025年4月3日,在成彭高速新繁服务区,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平稳升空,开启了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交投集团”)清明假期高速公路的“空中护航”模式。
作为“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的新举措,无人机巡航将配合AI智能分析系统,实时监测路况、快速响应突发事件,为假期出行提供高效保障。
在低空经济应用领域,成都交投集团已构建起多元化应用场景矩阵。除高速公路巡检外,还开展了甘孜阿坝低空邮政物流及新龙县森林草地防灭火巡检验证飞行,支线物流运输等工作,为构建无人机商业运营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成都—重庆、成都—南充、成都—西昌三条低空物流航线的常态化运营,更标志着区域低空交通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5年7月1日至14日,贵德公路段正式安装并启动AI智能巡检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公路病害检测效率,实现对道路病害及安全隐患的全面、及时、精准排查。
2025年,公路智能巡检发展呈现出技术集成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趋势。多层级云控平台成为“标配”、预防性养护成为新方向、应急响应实现质的飞跃,全国公路网正被重新定义,数字化、智能化的公路养护新时代已经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