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分享到
昨天,我们发表了《看试手,补天缺——此次印巴之战,能够感知我军战斗力的无比强大》一文。文中,我们凭自己退役老兵的职业视角对印巴战争的审视,以及长年对国内外军事变革知识的积累,把我们读到的当下的印巴之战的战争信息,阐述了我们的理解。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鼓励,但也有不少朋友读了我们的文章后留言,提醒我们不要泄密。对于这些朋友的留言,我们都进行了回复:没有泄密。
另外,我们也从这些朋友的留言中,明显感知到了这些朋友对我军的军力,对国家的国力还不是十分了解。事实上,我们的国力、军力之强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文章所表述的程度。这篇文章,我们继续通过印巴战争的进程,继续就此话题进行阐述,努力威国威军威振奋。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全球的关注度却逐渐降低,西方媒体甚至开始淡化报道。然而,2025年5月6日爆发的印巴战争,仅仅开战两天,就引发了全球军事专家、政治观察家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俄乌战争,不过是二战时期战争套路的“重复”而已,而印巴战争则大为不同,它不但改变了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世界对当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认知,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武器和中国战法,在这场战争中,尽管只是由巴军部分亮相,却已经彻底刷新了全球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认知,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是在这场战争中一夜跃升,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科技强国”,让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军事战略。
第一战:歼-10CE与霹雳-15的完美配合,6:0完胜印度空军。5月6日,印度空军率先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发动空袭,试图摧毁巴方的军事指挥中心。印度出动了从法国引进的“阵风”战斗机,这款战机一直被印度吹捧为“南亚最强战机”,甚至号称1架能敌5架中国歼-20。然而,现实给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
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反应,派出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迎敌,并搭配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战斗过程几乎是一边倒。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在霹雳-15的超远射程和主动雷达制导下毫无还手之力,6架战机被击落,而巴方无一损失。要知道歼-10CE及其挂载导弹,整整比歼-20低了两个档次。要是歼-20上场迎战,印空军的“阵风”战机将会死得更快。
这一战果震惊全球军事界。要知道,“阵风”战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的王牌产品,印度花费88亿美元才采购了36架,平均每架2.4亿美元,号称“四代半战机中的佼佼者”。然而,在中国的歼-10CE这个三代战机面前,却是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霹雳-15导弹的优异表现尤其引人注目。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能够在超视距外锁定目标并实施精准打击。美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布朗曾公开表示:“霹雳-15让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受到挑战”。现在,印度空军用自己的惨败验证了这一判断。
第二战:25架无人机全军覆没,中国激光武器展现“降维打击”。印空军惨败后,不甘心的印军决定改变战术,采用无人机群进行偷袭。5月8日深夜,印度派出25架无人机,包括价值2000万美元的以色列“苍鹭TP”改进型无人机和印度国产“鲁德拉”自杀式无人机,高低搭配,试图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指挥中枢和港口设施进行饱和打击。
印军不知道的是,他们正飞向一张看不见的死亡之网。巴方部署的中国制造的“寂静狩猎者”激光防御系统早已严阵以待,配合Lone 80防空导弹,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网络。使这场印军精心策划的偷袭,变成了一场巴军单方面对印军的屠杀。
“目标锁定,发射。”巴军操作员轻点触摸屏。刹那间,数道肉眼不可见的激光束划破夜空。这些造价不到1美元的“光之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精准命中目标。印度无人机就像扑火的飞蛾,一架接一架化作夜空中的流星雨,25架无人机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化为火球。而巴方没有任何损失。
最讽刺的是,整个拦截过程的总成本不到25美元。相当于纽约市中心一杯咖啡的价格,却摧毁了价值2亿美元的无人机群。这种极不对等的交换比,彻底颠覆了现代防空战的逻辑。
更让全球军事专家震惊的是,这套系统并非独立作战,而是整合了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雷达和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一套“发现即摧毁”的自动化防空网络。印度无人机甚至没有机会接近目标,就被激光武器像割麦子一样轻松收割。
印巴战争虽然还只进行了短短几天,却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多个第一:首次实现100%拦截率的防空作战;单次战斗成本差达到1:240万的惊人比例;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自动化防御系统实战首秀。等等,你说,这样的战争奇迹,能不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么?
这场印巴战争,中国武器的表现,更是让世界真切看到了三个颠覆性的关键事实:
一是激光武器“白菜价”碾压传统防空系统。传统防空导弹拦截无人机的成本极高,例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单发成本超过300万美元,而“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仅需电力驱动,单次发射成本只有0.83美元。这种成本优势意味着未来战争中,用导弹拦截无人机将成为“奢侈行为”,而激光武器则可以无限“点名”敌方目标。
二是作战模式进入“秒杀时代”。中国此次展示的防空体系,不仅仅是激光武器本身,而是融合了北斗数据链、量子雷达和AI算法的“侦-控-打”一体化系统。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整个过程压缩至6秒钟,彻底改变了传统防空系统“先探测、再锁定、最后拦截”的被动模式。相比之下,美国“爱国者”系统需要30秒以上的反应时间。在现代战争中,这24秒的差距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三是全自主化的军工体系。从“寂静狩猎者”的国产化芯片到“霹雳-15”导弹的制导系统,中国军工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不再依赖西方供应链。
相比之下,印度的武器装备依赖美、俄、法、以色列等多国技术,兼容性和协同作战能力极差,导致在实战中漏洞百出。
以上三个颠覆性的关键事实,迅速引发了全球链锁反应,中国武器装备订单暴增,西方军工神话随之破灭。
菲律宾宣布暂停采购美国的“复仇者”防空系统,转而考虑中国的FD-2000导弹。马来西亚考虑用中国导弹替换法国系统。
沙特紧急追加20套“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计划部署在也门边境保护石油设施。阿联酋取消了与美国雷神的会谈。
印度卢比暴跌至1:86.7的历史新低,而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单日飙升2%。
这场战争也让西方军工企业颜面扫地——以色列的“苍鹭TP”无人机曾在叙利亚成功突破俄制S-300防空系统,但在中国激光武器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法国的“阵风”战机号称“四代半最强”,却在歼-10CE和霹雳-15的组合下惨败。
战争还在进行,谁的武器装备被印度送上战场,谁的军工系统在巴军的中国出口型武器装备面前,其声誉就要破大防。
美国防部紧急追加120亿美元定向能武器预算,欧盟宣布启动“欧洲激光计划”。
洛克希德·马丁股价暴跌7%,中国军工股全线涨停。在义乌的激光武器组件工厂,工人们正在三班倒赶制订单。车间主任老王笑着说:“这个月奖金能翻番,都是托了国家科技的福啊!”
美国安杜里尔公司匆忙推出YFQ44A无人机试图挽回市场,但中国下一代“光盾”激光系统已经进入实测阶段,可同时瘫痪10公里内的无人机蜂群。
一是质量胜过数量:盲目堆砌传统装备的时代已经结束,智能化、精准化的新质战斗力才是制胜关键。在信息化战争的浪潮中,传统“钢铁洪流”的战争逻辑正被彻底改写。
新质战斗力的核心在于构建“感知-决策-打击-评估”的智能闭环体系。通过融合卫星、雷达和无人机侦察设备的多源数据,指挥员能实时掌握战场动态,智能算法自动生成打击方案供人选择,使得传统部队尚未完成展开便已遭精确火力覆盖。
这就要求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跳出“平台中心论”,转向“体系赋能”思维。未来战场上,最致命的武器不是某个具体装备,而是将普通武器组合出指数级威力的智能系统。
二是民用技术与军事运用共振彰显战争优势:中国大疆无人机在墨西哥农田精确喷洒作业,与寂静狩猎者的战场表现共享同一底层逻辑,那就是基于视觉的目标识别,边缘计算的实时决策,模块化设计的快速迭代。这种军民融合的技术优势,使得中国能将美团无人机在迪拜物流网络积累的数据反哺军工AI训练,形成商业与军事互为养份的创新闭环,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创造惊人优势。
反观印度,其数字印度计划与军工体系的人为割裂,导致民用AI人才难以向国防领域流动。这种结构性缺陷,也是导致印度惨败的重要原因。
三是规则制定权转移:当西方还在讨论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时,中国已经在重新定义21世纪的战争规则。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的战略智慧,恰恰印证了东方哲学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
当西方军事专家仍沉迷于航母战斗群的威慑力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通过“区域拒止”体系构建起不对称优势;当北约国家在军备竞赛中疲于奔命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智能蜂群”技术改写战场形态。
这一规则重塑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深刻反映在战争伦理的革新上。中国提出的“全维慑战”理念,将经济制裁、网络攻防、太空竞争等非传统领域纳入战略框架,使军事对抗从单纯的武力比拼,升级为综合国力的体系化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规则转移并非简单的位置替代,而是文明范式的迭代。中国将“慎战”思想注入现代军事理论,通过“一带一路”基建网络构建战略纵深,用数字货币结算体系瓦解金融霸权,这种“多域融合”的竞争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战场边界日益模糊。
当西方终于意识到规则制定者易主时,中国已完成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定义者”的蜕变,这种悄无声息的革命,或许比任何导弹试射都更具颠覆性。
这场印巴战争,原本是西方为遏制中国而策划和挑起的棋局,却成为了展示中国实力的最佳舞台。当印度的万国牌武器在中国制造面前溃不成军时,世界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力量的天平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倾斜,现代战争的规则已经改变。过去,军事强国比拼的是战机数量、航母吨位和导弹库存;现在,决定胜负的是人工智能、激光武器、量子雷达和体系化作战能力。
从激光武器到量子雷达,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中国正在多个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正如一位退役美军将领所说:“中国不是在做更好的武器,而是在发明新的战争方式。”
是的,以前的中国军事科技需要仰望西方。如今,世界开始仰望中国。21世纪的军事格局,正在被中国的激光束重新书写。
那个西方主导军事技术500年的旧时代结束了,一个由中国参与定义规则的新纪元正在开启。这不是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不是愿景,而是我们亲眼见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