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分享到
随着人工智能和通信网络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作战运用日趋成熟,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无人装备凭借其低成本、高隐蔽性、配置灵活等优势,已成为现代战场重要武器平台,在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下,无人机将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未来非接触战争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武器平台,无人机运用呈现常态化、规模化、体系化的总体态势,各种新理念新打法不断涌现,集中体现了无人机实战运用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隐蔽性强。无人机体积、功率、噪声小,尾气温度低、红外特征较弱,雷达反射回波与鸟群相似,再辅以精巧的设计以及隐身材料的运用,不易被地面人员侦察到。与固定翼飞机相比,其飞行控制更易实现平稳准确,使得无人机系统的暴露率大幅减小,易控制在低空下飞行,遇到障碍物可轻松规避,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变航线月,以军无人机成功突入黎巴嫩境内480余次执行特种侦察和打击等任务,仅损失3架,战损比仅约1/160。
(二)机动灵活。无人机系统的发射平台小,机动方便,不需要修建专门的跑道,对起降场的地形和水文等条件的要求不高,具有短距、垂直和人工抛射等起飞方式。由于起飞条件要求不高的特点,致使操作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发射地点,作战人员携带此类无人机可在阵地前沿和战场纵深等多种条件下发射,可以实现多架次,从高、中、低、超低空同时突防,以达到缩短侦查预警时间,实现多方向突防的目的。无人机体积小,使得飞行机动灵活,空中续航时间长,在地面操纵人员控制下,可以完成空中多种机动动作,为作战部队实施灵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力依托。
(三)造价低廉。降低成本与提高性能以实现最高效费比将成无人机设计的重要考量。无人机系统机体构造简单,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相对便宜,加之无须配备生命保障和安全救生系统,所以造价低。如美“小精灵”无人机采购单价为70万美元,而F-15战斗机的采购单价是5000万美元,在培训费用和燃料消耗方面也比有人机低。无人机攻击成本低廉,却能通过打击关键目标达成战略效果。
(四)零伤亡。战争伤亡甚至零伤亡已成为各国不断追求的重要作战目标。无人机因其“无人”特性,在作战使用上,对各种“危害、危险”性任务,代替战机执行侦察、巡逻以及进入危险地域勘察敌情等任务,可将飞行员的生命冒险程度降为零,不存在人员伤亡或被俘的危险,可在高风险环境下执行多种任务,如压制敌防空系统、高风险目标探测、对重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等,减少成本昂贵的有人战机的使用,节约了作战使用成本。战损成本方面,无人机属于无人化作战,具有天然的零伤亡优势,数量规模优势可以毁灭性打击敌方重要军事基地和作战武器平台,大大降低作战费效比,凸显作战效能优势,极大拓宽了飞机的任务领域,低战损零伤亡将在作战发起前在技术层面便得到有效解决。
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实践运用,正有力推动无人机攻防进入深度博弈的新阶段,无人机作战用途多、生存能力强、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是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的重要装备。其在战场的成功运用,揭开了以智能化远程攻击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战争的新篇章。
(一)情报侦察。无人机已成为主要战略和战术侦察装备,侦察监视任务是无人机的重要应用方向,也是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首要任务。无人机自身目标小,不易被敌方截获,能进入高威胁区并根据不同任务调整飞行高度进行侦察监视,其基本方式是利用无人机的空中优势和速度优势,通过不同任务载荷的多种型号无人机,抵近敌目标区域协同进行全方位、全纵深的情报侦察和监视,以保障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
(二)通信中继。现代化战争中,通信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的生命线,也是敌对双方攻击的重点。战场信息传输通常受限于视距通信,对于非视距通信通常采用短波电台通信与微波卫星通信,但二者通信设备部署易受限制且抗干扰性能一般。无人机通信网络可以建立强大的冗余备份通信链路,提高生存能力,遭到攻击后,替补通信网络能够快速恢复,在网络中心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人机通信中继机动性能较好,部署灵活多变。
(三)人机协同。人机协同是未来战场上无人机参与作战行动的一种典型应用作战模式。军用无人机的发展还不足以替代人的思维来判断作战环境,因此运用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实施作战行动,提高作战效能,其基本方式是融入有人平台与无人机平台混合编组,无人机率先担负战场侦察、目标锁定、攻击引导等任务,有人机随后负责火力打击、消除目标,二者相互协同实现优势互补。
无人机集群作战将作为未来智能化联合作战的重要手段,纳入未来新型作战体系,可发挥其作战集群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成本低廉化、规模数量化等战场优势,集群作战带来了巨大的规模,可以迅速准确地执行路径规划、协同侦察、协同感知和协同攻击等复杂任务。
(一)集群式攻击。集群攻击是指多架攻击型无人机,在某个时刻自主从多个攻击阵位、多个攻击角度同时对敌目标实施大规模集群攻击,集群作战具有作战能力强、体系生存率高以及攻击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拥有群体智能的无人机集群,既能提升目标的杀伤概率,又能增加攻击的突然性,无人机集群作战凭借“小而多”的绝对规模作战优势,对敌方进行饱和式、分布式攻击,进而摧毁耗尽敌方战力,达到“以小取胜、以量制胜”的非凡战果。
(二)隐蔽式突防。精确快速突袭争夺空中绝对优势。谁掌握制空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隐身性好的无人机以各类攻击载荷或自身机体平台为武器,以预先战场环境情报信息为支撑,规避敌主要预警探测装置,隐蔽抵近敌重要军事目标,采用大密度、连续进袭的突防手段。制空权是战场胜负的重要因素,无人机蜂群作为制空权争夺的重要利刃,在空中作战中,无人机蜂群以其快速突击能力和较强侦察能力,能够精确快速突破敌方空中封锁和防空体系,还可采取超低空甚至贴地飞行方式低速抵近目标实施打击,而现有防空系统难以有效应对临近空间,传统雷达也难以有效探测小型、隐身和低、慢、小目标。其自身也可以携带多种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甚至作为自杀性武器,与敌方战机进行空中决战,以其规模数量优势消耗敌方防空武器和空中战机,进而取得制空权。
(三)立体式察打。无人机集群数量规模大,“侦、控、打、评”是作战行动的基本程序,形成了打击周期的闭合链路。可根据任务需要,在集群内灵活配置任务载荷,加装功能多样的传感器,具备区域侦察、防空压制、电子对抗、火力打击等功能性模块,遂行陆战、海战、空天战、电子战等多种作战任务,到达以量制胜的作战效能,在实际作战应用中,也将改变传统作战样式,立体空间编组成群,可以把无人机编成作战攻击群、情报侦察群、作战支援群、电子干扰群、诱饵佯攻群和地面保障群等作战群组,实现群组间信息数据共享,达到一点发现、全网皆知的作战网络效益,实现“侦察-锁定-打击-评估”无缝链接,从而达成全地域、全方位、多维度对目标进行快速立体打击,对重要兵力火力进行实时封控。
(四)协同式干扰。协同干扰是指利用多部干扰载荷互相协作,以一定的工作模式执行对目标雷达的电子干扰任务。利用有人机与无人机和无人机之间协同形式,搭载干扰载荷,突防抵近敌目标区域,实施全方位、全频段、全功率分布协同干扰,形成全维战场电子战体系,无人机通过多干扰载荷智能化自组织协同相参合成压制干扰,系统将具备较强的干扰效能,有助于削弱新体制雷达的探测能力。俄军利用“海雕-10”电子战无人机,成功对恐怖分子的6架察打无人机实施电子压制并致使其坠落。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高技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无人机向全域化、集群化、通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其运用范围和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无人机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趋势:
(一)功能模块化。未来无人机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优化设备接口,采用模块化技术,根据个体任务及时更换不同功能的机载设备,执行不同的任务,实现一机多用,各种型号无人机的监控将实现通用化,不同型号无人机获取的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应用新型数据链技术搭建无人机系统与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平台将大大缩短情报获取时限,为信息作战提供保障。通过简化无人机型谱,避免重复设计,以最少的平台满足各军兵种的不同作战需求,不仅可提高兼容与互操作性,而且根据不同任务选装不同模块化构件和载荷以实现一机多用,实现平台的应用灵活性和便于维护性,有利于降低后装保障强度。
(二)机体隐身化。现代战争中,无人侦察机是否具有隐身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隐身无人机是现代隐身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的成果,在未来的空战中,它们将会与各种防空武器展开巅峰对决,为提高无人机的机动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机体正朝着隐身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隐蔽性对提高无人机战场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主要采用反雷达探测隐身技术和反红外探测技术两个手段。
(三)高空续航化。空中长航时,日益受到各国青睐,它能大幅提高无人机遂行作战任务的准确性和攻击性。军用无人机要想保持侦察能力,并在侦察时获取得最准确、最全面的敌方情报,除了加强隐蔽设计外,还要提高续航能力与飞行高度,增加续航时间可以扩大作战半径,提升工作高度,一般利用太阳能提供动力支持,理想情况下无人机的持续飞行时间可以提高到几个月,所以世界各国在未来都会加大对高空续航能力方面的研究,使无人机能够临近最高空,并能在不同高度中停留更长时间,这样情报收集与战时观察任务就可以持续进行,目前世界各国对无人机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视的内容之一就是长航时高空无人机。如“全球鹰”“欧洲鹰”等航时可达42小时,几乎可以昼夜不间断地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
(四)载荷小型化。无人机的能力主要是由各种类型的任务载荷能力所决定的,但是无人机的大小和性能从设计上又决定了无人机的任务载荷,因此也就决定了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能力。无人机内部空间狭小是突出特点之一,但是随着无人机执行任务愈加广泛,需要安装的载荷也逐渐增多,这样导致了在无人机空间不变的情况下,载荷需要做到越来越小。如合成孔径雷达不受光照和气候条件等限制,能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光电和红外传感器,甚至接近照片的质量,但是其重量比较大,耗能比较严重,所以不太适合装载到无人机上,怎么样解决诸如此类的矛盾很有必要。当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任务载荷制造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推出,无人机载荷实现小型化将会越来越容易。
随着世界各国对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无人机作战正不断从简单任务向复杂任务、从低威胁低对抗环境向高威胁高对抗环境、从中高空高速向临近空间高超声速作战拓展,并从小规模战术运用向大规模集群作战发展,特别是在隐蔽侦察监视、重点攻击、诱敌欺骗和对敌干扰等方面,无人机将成为未来战场不可替代的作战装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