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分享到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也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因而,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携手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设立消防订单班,开展低空经济视域下消防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及课程开发研究。“无人机救援技术”是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消防订单班的核心课程,依托无人机驾驶员、消防员(无人机驾驶)等职业岗位要求,融合全国消防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赛项,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无人机救援技术”开设于第四学期,共48学时。按照消防员(无人机驾驶)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消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全国消防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采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遵循技能递进规律,设置了3个教学模块,具体见图1。教材选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规划教材《无人机消防救援应用》,以无人机救援技能为背景,基于工作过程引入飞行施救典型任务。
1.2 感悟消防救援职业使命,明确“敢于实践、意识不足”学情特征本课程的对象为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无人机消防订单班学生,经由《消防基础理论》《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对标“无人机+救援”消防战士岗位素养,以模块三“水路运输无人机救援训练”为例,具体学情如下:1)通过本课程模块一、二的学习,学生已了解无人机在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环境下的飞行救援工作,并基本掌握无人机救援基本理论与技能,但通过班级整体素养得分可知,学生消防救援的规范意识相对薄弱。2)学生对“实物操作”“虚拟仿真”学习方式的认可度均超过90%,但“理论探究”的认可度仅为73%,劳动意识素养得分不高,已初步具备基础飞行技能,但探索精神相对薄弱。3)本班经学PG电子网页版校宣传、学生报名、消防支队面试组建而成。在消防支队、学校及低空服务企业联合教学的模式下,学生既浸润于大国工匠的学术传统,又享受消防救援的人文关怀,展现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与消防事业认同感,但存在“善战”能力不足、实战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1.3 锚定消防救援技能导向,赋能“明责担当、识理精技”教学目标
教学项目紧密对接“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发展需求与消防人才需求导向,拟定教学重点;结合学情分析,明确教学难点;根据“重消防意识、晓救援原理、擅科学救援、明责任担当”层层递进的具体要求,赋能“明责担当、识理精技”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敢于实践但意识不足等问题,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纽带,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救援真实案例”等虚实一体实战项目,开展“双实”训练,校内教师、消防教官与企业导师的“三师”教学,学校资源、消防支队与企业资源的“三端”学习,课堂教学、消防训练与企业指导的“三向”循环。
1)三师协同深化育人模式。针对消防应急救援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校联合南通消防支队与无人机低空服务企业,成立消防订单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商制定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度介入专业课程的设计与重构。通过融合消防支队、学校、低空服务企业三方优势资源,着力提升学生在消防应急救援领域的无人机应用技能,形成消防教官、校内教师、企业导师“三师协同”的紧密型育人模式。
2)三机协作强化训练效果。依托数字化模拟飞行实训平台,完成基础救援流程模拟。搭建户外多任务、多类型的模拟救援现场,依托固定翼无人机、四轴多旋翼、六轴多旋翼等“三机”设备资源,实现水路运输救援远程侦查、安全避障、抵近搜寻、精准抛投等救援技能训练内容,保障项目学习的顺利开展和学习效果的有效达成。
3)训词精神实化使命担当。在教学整体设计中,紧密结合“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十六字训词精髓,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责任担当使命与报效国家的意识,提高心理承受力与应急反应技能,促使学生德技双修,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依托政、校、企三方,实施以岗定课、多元助学的项目教学模式,强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学协同,以模块三“水路运输无人机救援训练”为例说明教学实施流程。
课前思:教师在课堂派平台上发布项目任务书,推送视频材料及技术资料。学生观看相应资料和技术案例,了解无人机在水路运输救援中的具体流程,明确救援责任。
课中练:在课前任务引入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回顾、任务引入、操作示范、分组训练、点评指导、任务进阶、竞技训练、考核评价”八步法,确保水路救援训练达到最优效果,在精益求精中强化工匠精神、工程素养,逐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课后拓:在校内教师、消防教官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训练,通过消防真景实战、企业模拟实践,提升应用本领,感悟爱国爱岗敬业情怀与崇高职业追求。
以水路运输无人机救援为实施案例,通过开展“理实一体、演战一体、研创一体”式教学,实现技术能力分层递进提升;依托教学资源数字化升级,模拟实训、虚实交替,达到学习效果提档升级的目标;政校企联合三元协同,深度参与教学实施,助力教学标准落地,达到项目进阶的教学目的。
通过真实案例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水路运输救援的基本操作流程;通过设置由简到难的任务,并由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提升学生操控水平;依托无人机数字化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虚境实战、真景实战、模拟实战教学,有效进行无人机救援飞行训练,系统性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布置户外飞行场地,模拟水路救援案例中的障碍物设置,强化精准操控与应急能力。
作为消防订单班的一员,是消防救援队伍的生力军、储备力量,肩负着应急救援、守护公共安全的神圣使命。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深入融合“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思政教育和十六字训词精神,既能保持专业技能的磨炼精进,还能巩固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家国情怀,真正做到内引外铄、德技并修。
课程以“无人机水路运输救援、彰显飞行施救空中力量”为背景,通过贴合学情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内化消防知识、外化实践技能。以仿真实训平台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实场景交替,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促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达成“熟”工作任务、“具”匠心思维的学习目标。
实施“小先生”式榜样引领,打造“以兵带兵”教学范式。技能水平高的激励型学生可作为“小先生”,完成从“学生”到“助教”的角色转化,承担“以兵带兵”的任务;平稳型学生能够较轻松适应常规教学节奏,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关爱型学生在团队合作与互助中逐渐进步。在“1+X”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上,该班级学生实现了全员通过;在救援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浸润“淬炼严明纪律、践行为民初心”的思政教育,坚定消防信念与担当作为,在消防荣誉和职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明”职责使命、“扬”消防精神,维护“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初心。
以“无人机+救援”订单培养模式为抓手,围绕消防救援岗位核心技能,将无人机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解决传统消防救援的痛点堵点。践行“三元共建、课岗融合”定制培养,有利于对接消防救援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提高订单班学生的适岗能力,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构建“火焰蓝”特色课程思政体系,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开辟“无人机+救援”消防救援人员成长“练就本领、红蓝相辉”的课程思政路径。通过水路运输救援项目的学习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为对接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水运江苏提供守护力量。
低空经济视域下,通过构建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共同体,整合校内教师、消防教官、企业导师等组成的“三师”队伍资源,共同开展师资培养、教法研究和资源建设。通过深化“无人机+”消防应急救援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PG电子网页版课程体系,创新“三师三场”的教师模式,把教学场景从校内延伸至消防支队和无人机低空服务企业。这为中国消防救援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方案,有效提升了复合型、技术型和专业型“无人机+”消防救援人才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