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分享到
经济大省挑大梁,福建奏出了怎样的中国经济版图的“山海回响”曲?央广网福建频道策划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行进福建”系列报道,派出多路记者奔赴一线,以行进式的采访,选取典型案例和人物,用鲜活的笔触记录福建各地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在行进中见福建担当。
央广网龙岩7月3日消息 厦龙携手共筑产业新高地,广龙联动激活发展新动能,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龙岩,一场“融湾入海”的区域协同发展浪潮正汹涌澎湃。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创新与合作并行,开放和务实交融,内外联动到内外融通,共同绘就一幅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日前,央广网记者踏入厦龙合作区产业园,眼前景象令人振奋:一栋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巍然矗立,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时间回溯至2014年,厦龙合作区初启征程,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尚待培育。而今,厦门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龙岩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实现了高效融合,开发范围从57.5平方公里扩容至123.67平方公里,企业数增至1194家,今年前5月产值达175.12亿元。“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勃发,六大专业园区崛起,产城人深度融合,书写山海协作辉煌。”面对此景,厦龙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阵感慨万千。
锚定“四链”融合,厦龙合作区如何干?国网公司作为产业链龙头,依托能源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携手上下游企业推动智能电表、储能设备等研发生产,构建起电力智能设备、新能源电池等完整产业链条。通过“链长”与“链主”的双重驱动,国网有效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助力厦龙合作区产业集聚升级。
园区企业和盛高科闽电盛元分公司作为响应国网对口支援闽西老区政策部署而成立的企业,产品涉及输电、变电、配电等传统领域及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在这里,一条条智能生产线高效运转,一件件高科技产品源源不断地下线,它们将被运往全国各地。“我们通过数智化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盛高科闽电盛元分公司综合部经理谢宏介绍道。
走进合作区海德馨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忙碌地组装着一批次的应急电源车,这些车辆将在电力故障、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作为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专业研发与制造各类应急电源车、电力专用车、救援抢险车、后勤保障车等电力和应急装备车辆。“我们的电源车系列产品已经连续十年在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市场覆盖32个省级行政区。”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行政副总经理江媛英自豪地说。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研发团队,无疑是海德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我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厦门、福州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江媛英介绍道,通过厦龙合作区的平台,公司不仅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近年来,龙岩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水平科研团队与人才紧密围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核心任务,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与对接。
厦龙合作的深化,不仅体现在产业项目上,更在机制创新、模式探索上。通过设立“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厦龙合作区成功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势互补。在厦门市软件园二期建成的“厦龙科创飞地”,就是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一个生动实践。
如果说厦龙合作是区域内的一次深度握手,那么广龙合作则是跨越山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福建老区的一次重要联动。
在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广龙合作产业园正拔地而起,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书写着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在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场智慧物流革命正在悄然上演。对于一座年产量100万吨级的化工炼化企业,人工装卸一年的工作量,在龙合智能“智能无人装卸系统”的助力下,仅需一个月就能完成。“我们率先自主研发了‘智能无人装卸系统’,以机器替代人工的全自动智能化颠覆性方式,将原本1-2小时的30吨货物装卸作业缩短至最快仅需3.5分钟,并且该系统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仓储物流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及用工风险,让龙合智能成为智慧物流领域的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福建金伯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钨钢刀具、钨钢圆棒等高端精密刀具的企业,自2022年落地龙岩以来,便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了产能的快速提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走进金伯龙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运转,一件件精密的刀具产品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福建金伯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正加紧生产产品(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 摄)
“公司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龙岩高新区‘妈妈式’贴心服务,把服务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集中资源要素保障,全程全方位为项目建设和过渡生产协调解决一系列问题。”金伯龙项目负责人游金海告诉记者,得益于龙岩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金伯龙前端生产线也即将投用,“有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民营企业茁壮成长离不开营商环境。龙岩市创新打造市场、法治、投资、政务、社会这五个维度的营商环境,成功给出了突破山区资源局限的“发展良方”。
作为龙岩高新区创新推出的服务模式,“妈妈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落地到建设运营,涵盖审批代办、政策扶持、要素保障、人才招引等全流程、全周期的贴心服务。“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湿法可降解水刺无纺布的生产,目前二期项目已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看着订单源源不断,福建龙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森美难掩喜悦。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龙美医疗通过与广州市多家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和广州开发区通过探索建立“园区共建共管、产业互融互通、基金共融共投、人员互派互学”的合作模式,在招商引资、科技赋能、市场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务实成果。
“目前,广龙合作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31个,总投资近1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作为人员互派互学的一个例子,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文刚从广州来此挂职。胡文刚透露,未来两地将在技术、基金、人才等方面继续深化交流,奋力打造新时代“老区+湾区”对口合作新典范。
产业要发展,完善产业链是关键。做足资源禀赋,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优势“锻炼”成强势,是一篇大文章。对此,龙岩是这么下笔的。依托紫金矿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上杭县下足“聚”“融”二字功夫,以产业链“聚群”、创新链“聚能”、人才链“聚智”、资金链“聚势”,不断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同时,积极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要载体、创新链为重要动力、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关键支撑的共同体,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转型、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龙岩市有色金属产业逐步形成了集勘探、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有色金属产业是龙岩市的优势产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佼佼者。作为全球知名的黄金和基本金属生产商,紫金矿业集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紫金矿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以紫金矿业为金铜产业链链主,龙岩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立足铜、金、锌等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方面优势,紫金矿业还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如通过与广汽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度合作,紫金矿业在电池材料、储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们公司年产3.5万吨冷轧高精铜板带项目,是广龙对口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福建广闽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辉介绍道,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建成后将年产高导紫铜、无氧铜、高铜合金板带2.4万吨,高端黄铜带0.6万吨,高端压延铜箔0.5万吨。
那么,有色金属产业作为龙岩市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在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找到了答案。
走进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内,企业生产热火朝天。该园区以紫金铜业40万吨铜冶炼项目为龙头,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构建起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紫金铜业产生的硫酸供应瓮福紫金等下游企业,矿渣、废渣则被水泥企业消化利用,余热蒸汽还为园区内其他项目供汽,实现“三废”梯级利用,形成上下游企业环环相扣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
锂电池作为存储能量的核心载体之一,从电动汽车到便携式电子设备,无处不在。但锂电池报废后如何处理,不仅关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对环境保护的一次考验。福建优锂新能源公司就是这么一家变废为宝的企业。
“这个黑粉、铝粉、铜粉就是由废旧的磷酸铁锂电池加工回收而来的。”福建优锂新能源公司首条破碎拆解设备生产线生产现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经过机械撕碎、高温分解、冷却降温、重力分选,得到黑粉、铝粉、铜粉,黑粉再经过湿法工艺,最终得到碳酸锂、磷酸铁,可作为原料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福建优锂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紫金矿业集团和广汽集团首个合资合作项目,总规划建设年处理五万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总投资约11.6亿元。“目前我们正在推进项目一期首条湿法工艺生产线的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首条湿法工艺生产线%后将扩建第二条产线,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处理量提升至2万吨/年。”福建优锂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卢景佳向记者介绍道。
针对重点产业,上杭县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增什么”的原则,详细绘制了金铜、新材料等12张产业链招商图谱。沿着产业链图谱,一批大项目落地上杭。针对半导体新材料产业,依托紫金铜业副产硫酸资源,引进德尔科技含氟电子气体项目,填补了国内含氟电子材料核心技术空白,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延展了半导体产业链,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善时而乘势,以厦龙、广龙合作为基础的内外联动到内外融通,龙岩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机遇,应时而动,打造高质量发展“金色引擎”。红色闽西正展现出活泼灵动、富有激情的干事创业新面貌,以更加年轻、更加从容的步履,以奋勇争先的昂扬姿态,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行走龙岩,惊喜于它焕然一新,变得更加年轻、从容,步履铿锵。实现目标的信念更加执着而坚定。这里,正书写着机遇、合作、共赢的精彩篇章。
善时乘势,勇争示范。这是龙岩最大的时代注脚。牢牢把握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既是新使命也是新要求。当前,龙岩以开放姿态与务实作风,发挥近海临湾优势,融湾入海。在区域合作上,龙岩成果斐然。厦龙合作紧密联动,广龙合作跨越地域携手共进,这种内外联动正迈向内外融通的新境界,实现了思维、思想与人员的深度交流融合。每一次合作达成,都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龙岩经验”。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龙岩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支柱,坚定不移推进升级,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金色引擎”,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如今的龙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愈发扎实。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龙岩吸引着年轻人回乡办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些年轻创业者带着新思维、新技术归来,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新力量,让龙岩焕发出活泼灵动、富有激情的新面貌。
三年来,龙岩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闽西人民以奋勇争先的姿态,踏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产业持续升级,龙岩必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画卷也将更加绚丽多彩,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鸣谢:龙岩市委宣传部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 新罗区融媒体中心 上杭县委宣传部 上杭县融媒体中心
善时而乘势,龙岩市以厦龙、广龙合作为基础,内外融通,深化协同,推动转型,抢抓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金色引擎”。PG电子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