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分享到
最令西方震惊的是其隐身技术的代际跨越。新型雷达吸波材料融合碳纳米管与超材料结构,对X/Ku波段雷达波吸收率超95%,红外信号衰减70%,目视识别距离从30公里骤降至8公里。更精妙的是雷达罩和机翼边缘保留的非黑色涂装,暗示中国已掌握针对不同频段的分区隐身技术。
座舱盖的创新设计更显匠心:接缝宽度仅0.2毫米,透光率98%,抗鸟撞性能提升50%。这些毫米级细节堆砌出“工程奇迹”的称号绝非虚言。
后座指挥官化身“空中战术大脑”,通过“苍穹-II”系统指挥6架“暗剑”隐身无人机
构建半径800公里的猎杀网络,无人机可执行侦察、诱饵、电子干扰甚至自杀攻击
这套体系彻底解放了飞行员的决策压力:AI算法在0.3秒内生成6套空战方案,后座只需选择最优解;生理监测系统将空战持续时间延长至12小时。当美军F-35飞行员因单座设计手忙脚乱时,PG电子试玩歼-20S正重新定义空战效率。
俄媒《国家利益》惊叹:“后座那个席位坐着的不仅是飞行员,更是串联无人机星链、卫星天眼、驱逐舰矛头的空中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