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创新,无人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成熟,其规模数量不断增多、作战样式不断更新、打击能力不断增强,作战运用不再局限于空中侦察、战场监视、电子对抗,而是向通信中继、精确打击和叠加作战等领域延伸,无人机集群作战理论应运而生。无人“蜂群”作战核心理念是将不同功能的无人平台通过网络化协同,形成战场中传感器和打击武器的数量优势,并利用该优势消耗敌防空弹药,瘫痪敌防空体系,其被认为是突破人类思维限制的一种新型战争方式,可以预见该技术在未来战场上必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是无人蜂群从概念验证走向战训实践。为了与竞争对手保持一代甚至两代的技术代差,美军在落实第三次抵消战略中,迫切需要诸如无人机“蜂群”这种颠覆性技术,正如美空军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威尔·罗珀所说:“我喜欢“蜂群”技术,我认为这就是未来战争的样子”。截止目前,美军无人机“蜂群”发展主要经历了提出概念、理论研究、项目验证、概念深化四个阶段。随着无人集群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无人蜂群作战经验的日益丰富,无人蜂群作战逐步从概念验证走向部队演习、训练、实际作战。目前,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SCO)、DARPA、海军研究局(ONR)、海军研究实验室(NRL)、AFRL等五家单位都在开发无人机“蜂群”作战技术,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项目:SCO的“灰山鹑”项目、DARPA的“小精灵”项目、DARPA的“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项目、ONR的“郊狼”项目。2021年5月,以色列在美军帮助下发起“城墙卫士”行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AI主导的无人机蜂群对加沙地带武装分子遂行作战,开启了无人机蜂群参与战术行动的先河。
二是覆盖范围从单域走向全域。现代军事意义上的美军“超级蜂群”,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较大型陆上、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为搭载和发射平台,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辆、无人舰船、无人潜艇等无人作战系统为武器,具有自主态势感知、情报融合、目标分配、指挥控制、自适应协同和智能决策等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蜂群战术,美军的超级蜂群项目,无人机编队较以往要庞大数倍到数十倍,数据显示其总数量会成百上千。随着智能、网络、协同与控制技术的进步,无人平台将在陆、海、空、天各个领域形成如“狼群”“鱼群”“蜂群”“星群”等多样化的无人集群,从而实施全方位的无集群攻击与防御作战。美军开展的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项目中,试图通过提高无人系统的互操作性,建成包括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以及反水雷无人机的立体无人蜂群网络。
三是作战样式从协同作战走向集群对抗。无人机集群形成规模优势,具有极佳的战场生存能力和任务完成能力,可以用来完成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的协同侦察、协同干扰、协同攻击、协同察/打任务。例如,美军的“山鹑”用来执行侦察任务,“小精灵”用来执行侦察和电子压制任务,“郊狼”用来执行侦察、打击任务。美军认为,未来战争中唯一能对付集群无人机的将是另一群无人机 ,未来无人蜂群作战任务必然得到拓展,朝着集群对抗方向发展。对于“蜂群作战”的数量优势,美国防智库在《战场机器人时代》的报告中进行过理论证明,无人机“蜂群”可以凭借其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费效比实现大规模生产储备,进而用数量优势消除因武器质量不同带来的“非对称”优势。“蜂群作战”的本质是生物仿生学,“蜂群作战”理念迎来“质变效应”,在实现了传感器共享的基础上,“蜂群作战”因群体智能的涌现而呈现出高度的自主性,作战效能最高。
四是指挥模式从人在回路中向人在回路外转变。目前,尽管美军“小精灵”、“郊狼”,以及“山鹑”并不需要人来单独控制每架无人机,但是还需要人从整体上控制整个集群,而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由于存在通信中断、链路带宽和距离受限以及人员操控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无人系统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和缺陷。随着无人化作战系统扩大运用,与之对应的新作战指挥模式也会逐渐形成。初级阶段呈现为“人在回路中”,无人化作战系统处于配角地位。高级阶段智能化决策系统发展成熟,无人集群能够自主感知、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行动,可在没有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主指挥,即“人在回路外”。由于无人化作战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能够自主完成从目标定位、任务分配到打击、评估作战进程的秒杀循环,从而提高从发现到打击的速度。
分析认为,有人机/无人机智能协同作战已经不是有人机与一架或几架无人机进行协同作战,未来更可能是一架或多架多型有人机与无人机集群进行多任务、多目标的协同作战,PG电子试玩智能化蜂群作战正式进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之中。